激光技术的原理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06-21
  参考:激光-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F%80%E5%85%89
  原子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不同的能级,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光子(所谓自发辐射)。同样的,当一个光子入射到一个能级系统并为之吸收的话,会导致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所谓受激吸收);然后,部分跃迁到高能级的原子又会跃迁到低能级并释放出光子(所谓受激辐射)。这些运动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当我们创造一种条件,譬如采用适当的媒质、共振腔、足够的外部电场,受激辐射得到放大从而比受激吸收要多,那么总体而言,就会有光子射出,从而产生激光。

  参见:激光技术基础及原理
  http://www.xx3z.com/printpage.asp?BoardID=372&ID=24383

  白炽灯、日光灯、高压脉冲氙灯、激光灯的发光现象,都是光源系统中原子(或分子、离子)内部能量变化的结果。原子的能级结构是发光现象的物质基础,激光的产生,不外乎通过以下几个过程和步骤:

  (一)激发

  一般原子系统中,绝大多数的原子不是处于低能级的基态,而是处于高能级的激发状态的原子数目,相比之下是非常少的。例如:在室温(27~28℃)的情况下,红宝石晶体中处于基态的铬离子数目为激发态的1030倍,因此,红宝石铬离子基本上是处于基态的。如果要使这些处于基态的粒子产生辐射作用,首先必须把这些基态上的粒子激发到高能级去,从低能级到高级去的这一过程称为激发或抽运。这个吸收能量的过程,称做光的受激吸收(图4-26-4)。激发的方法很多,主要是给基态粒子外加一定能量,例如光照、电子碰撞、分解或化合以及加热等。基态粒子吸收能量后即被激发,例如红宝石激发器就是脉冲氙灯照射的方法施加光能,使铬离子从基态激发到高能级的激发态上。又如氦-氖激光器通过电子与氦原子碰撞,使氦原子获得能量。氦原子通过碰撞又将能量传给氖原子,氖原子获得能量后从基态激发到高能级去。化学激发器是用分解或化合的方法作为激发能源。由于原子内部结构的不同,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原子从基态被激发到各个高能级去的可能性是不一致的。通常把原子从基态激发到某一能级上去的可能性,叫做该能级的“激发机率”。各能级的激发机率是不同的,有的很大,有的很小,这种机率取决于物质自身的性质。

  (二)辐射

  原子(或分子、离子)总是力图使自己的能量状态处于基态上,被激发到高能级后的粒子,力图回到基态上去,与此同时放出激发时所吸收的能量。基态是粒子能量最平衡最稳定的状态,从高级回到低能级去的过程称为跃迁,跃迁时释放的能量即辐射。跃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自发跃迁 

  不受外界能量的影响,只是由于原子内部运动规律所导致的跃迁称为自发跃迁。这种跃迁释放能量的形式又有两种:一种是变为热运动释放能量,叫做无辐射跃迁;另一种是以光的形式将能量辐射出来,叫做自发辐射跃迁。自发辐射出来的光频率γ,由发生跃迁的两能级间之能量差所决定。 普通光源如白炽灯、日光灯、高压水银灯、氙灯等都是通过自发跃迁辐射产生光,这种光是非相干光。

  2、受激跃迁

  由于入射光子的感应或激励,导致激发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去,这个过程称为受激跃迁或感应跃迁。这种跃迁辐射叫做“受激辐射”。受激辐射出来的光子与入射光子有着同样的特征,如频率、相位、振辐以及传播方向等完全一样。这种相同性就决定了受激辐射光的相干性。入射一个光子引起一个激发原子受激跃迁,在跃迁过程中,辐射出两个同样的光子,这两个同样的光子又去激励其它激发原子发生受激跃迁,因而又获得4个同样的光子。如此反应下去,在很短的时间内,辐射出来大量同模样、同性能的光子,这个过程称为“雪崩”。雪崩就是受激辐射光的放大过程。受激辐射光是相干光,相干光有叠加效应,因此合成光的振幅加大,表现为光的高亮度性。
  激发寿命与跃迁机率取决于物质种类的不同。处于基态的原子可以长期的存在下去,但原子激发到高能级的激发态上去以后,它会很快地并且自发地跃迁回到低能级去。在高能级上滞留的平均时间,称为原子在该能级上的“平均寿命”,通常以符号“τ”表示。一般说,原子处于激发态的时间是非常短的,约为10-8秒。
  激发系统在1秒内跃迁回基态的原子数目称为“跃迁机率”,通常以“A”表示。大多数同种原子的平均跃迁机率都有固定的数值。跃迁率A与平均寿命τ的关系:A=1/τ
  由于原子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各能级的平均寿命长短不等。例如红宝石中的铬离子E3的寿命非常短,只有10-9秒,而E2的寿命比较长,约为数秒。寿命较长的能级称为“亚稳态”。具有亚稳态原子、离子或分子的物质,是产生激光的工作物质,因亚稳态能更好地为粒子数反转创造条件。

  (三)粒子数反转和激光的形成

  当光子通过某一介质时,它可能被原子(或离子、分子)所吸收,从而使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去,这个过程称为“共振吸收”或称光的受激吸收。另外,入射光也能引起处于高能级的原子发生受激辐射。
  在一般情况下,处于低能级的原子数目远远超过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数目。要想得到受激辐射,就必须先使原子(或离子、分子)激发到高能级去。人为地施加一定能量,使高能级上具有较多的粒子数分布,这种状态称为“粒子数反转”。产生粒子数反转的物质就称为活性物质。如何实现粒子数反转,下面以红宝石激光器为例加以说明。

  红宝石激光器的激发是通过氙灯输送能量。E1、E2、E3是铬离子相对应的三个能级,使铬离子从基态E1激发到共振吸收带E3上去,形成了E3对E2粒子数反转(图4-26-7(1))。但是由于E3的寿命很短(即自发跃迁机率很大),因此铬离子的能级就很快地并且以无辐射跃迁的形式落入E2中,同时放出热能。E2是寿命较长的亚稳态,跃迁机率较小,因此E2就积聚了大量的铬离子。当氙灯光足够时,则E2上的粒子(铬离子)数就大为增加,此时E2对E1来说就出现了粒子数反转(图4-26-7(2))。若用E2与E1间跃迁相对应频率[γ=(E2-E1)/h]的光子引发时,上述活性系统就可产生E2对E1的受激辐射。受激辐射可以使光放大,这种放大是由于该系统受激发时从外部吸收的能量和引发的能量一举放出的结果。

  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活性系统,可以产生“雪崩”。雪崩过程可以使光再次放大。该过程的继续进行,必须通过一定的装置,这种装置就是光学共振腔。从共振腔中持续发出来的、特征完全相同的大量光子就是激光。

  (四)光学共振腔

  激光所以具有良好的单色性、方向性以及较高的亮度,主要是取决于光学共振腔的作用。于工作物质的两端加上两快相互平行的反光镜,其中一块是全反射镜,另一块是半反射镜,这就是光学共振腔的主要结构(图4-26-9)。
  在光学共振腔中的活性物质,受到外加能量的激励而产生的光子可以射向各个方向,但其中传播方向与反射镜垂直者,则在介质中来回反射振荡。在反射振荡的过程中,引发介质中其它活性物质点受激辐射,因此这种辐射的强度越来越大。由于受激辐射反复振荡产生的大量光子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和一致的传播方向,因此决定了激光具有良好的单色性和准直的定向性。又由于光子来回不断地进行振荡,辐射强度借以得到极度的增大,因此又保证了激光的高度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5-06-21
概述

  激光即由受激辐射的光放大而产生的光,又称莱塞(Laser是英语“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几个字首的缩写)。

  激光技术的成功被认为是本世纪最重大的四项科学成果之一(即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激光)。

  早在1949年美国物理学家朗斯(Lyons)首先发现氨分子在振动过程中释放出频率为24,000MHz的电磁波,其波长为1.25cm,位于微波波段。因此,人们断定氨分子的能级之间的能量相差相当于一个波长为1.25cm的光子,或低能级的氨分子吸收了一个1.25cm的波长的光子后被激发到高能级上去。1953年美国物理学家汤斯(Towns)设法将处于高能级的氨分子分离出来,然后用相应能量的微波光子激励它们,射入的是很少的几个微波光子,射出的却是大批的同样的光子,射出的微波束被放大了许多倍。这就是激光受激辐射的原理。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Maiman)用这个原理制成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同年伊朗籍物理学家贾范(Javan)相继制成了氦-氖激光器。
  激光刚一出现,它的发展前景就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不久就相继出现了数百种能发射不同波长的相干光的激光器。1964年美国卡斯珀(Kasper)制成了第一台化学激光器。1966年兰卡德(Lankard)等人首先制成了有机染料激光器,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生产了几千种类型的激光器,并研制成了高压气体激光器、气动激光器、高功率化学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和X线激光器等新品种。目前激光器输出功率最大可达1013W,最小为mw。

  激光问世后,很快受到医学和生物学界的极大重视。1961年扎雷特(Zaret),以后坎贝尔(Campbell)等人相继用激光研究视网膜剥离焊接术,并很快被用于临床。目前激光在临床上除气化、凝固、烧灼、光刀、焊接、照射等治疗应用外,在诊断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激光荧光显微检查,激光微束照射单细胞显微检查技术,激光显微光谱分析,生物全息摄影及细胞或分子水平的激光检测和微光手术等充分显示激光一系列独特性能。激光配合导光纤维的应用对各种体腔内肿瘤及其他疾患的诊治,以及结合各种内窥镜进行激光光敏疗法诊治腔内肿瘤新技术提供有利手段。目前已研究利用激光治疗心脏疾病和血管内斑块栓塞,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后的激光血管再通已获初步成功。

基于医用激光的迅速发展,在激光生物医学领域中形成了一些专门学科,如激光分子生物学,激光细胞学,激光人体生理学,激光诊断学,激光治疗学,医用激光工艺学,激光防护学,分子生物激光工程学等。在诊治方面,激光已用于每一临床学科,最近据有人预测到本世纪末,应用激光技术诊治疾病的新方法将超过传统的诊治方法,激光技术将引起内外科治疗的一场“革命”。预计在本世纪末的五至十年内,激光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发现和治疗癌瘤,进行咽喉外科手术以及缝合血管、神经、肌腱和皮肤,治疗动脉硬化斑、血管栓塞和内科、皮肤科等的许多疾病。

参考资料:网站

第3个回答  2015-10-22

 

第4个回答  2021-05-27

激光原理是什么
在激光原理中,粒子的能级跃迁是激光能量输出的源泉。通过精确控制粒子的能级结构和激发过程,可以产生特定波长、强度和方向的激光束。激光束具有高度的相干性、方向性和单色性,使得激光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激光切割、激光打标、激光手术、激光雷达、激光通讯等。激光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对光与物质相互...

激光是什么原理
激光原理 答案:激光原理基于受激发射的光放大作用。当某些物质受到外部能量的激发,如光能、电能或化学能等,会处于激发态,形成特殊的跃迁现象。这些高能粒子在跃迁过程中会产生光子的定向发射,这些光子以高度集中的光束形式传递,形成了激光。其核心过程包括粒子的激发、能量转移、光子的产生和光的放大。...

激光有哪些知识
激光是一种通过受激发射产生的光放大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的物质被外部能量激发,使其处于高能级状态,然后通过能量转换,释放出高度集中的光波。这种光波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强等特点。二、激光的分类及应用 根据产生方式和技术特点,激光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固体激光、气体激光、液体激光...

激光是怎么形成的??
1. 激光(Laser)是通过受激辐射放大和必要的反馈机制,产生准直、单色、相干光束的过程及仪器。2. 产生激光基本上需要三个要素:共振腔、增益介质和激发来源。3. 激光原理涉及原子的能级跃迁,包括自发辐射和受激吸收。在适当的条件下,受激辐射的放大效应超过受激吸收,导致光子发射,从而产生激光。4....

激光产生的原理和条件
激光产生的原理和条件如下:一、激光介绍:1、激光的产生主要靠三个条件,分别是激光介质,泵浦源和光腔,激光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当泵浦源能将能量输入介质时,会激发介质分子的能级跃迁。2、当这些激发的分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能量并发射出相干同向的光子,而光腔主要是为了增强反射作用,使光线...

激光是什么原理?
激光的工作原理基于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中,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原子或分子,吸收或发射光子,并因此改变其能级状态。这些微观粒子具有分立的能级,且在任何给定时刻只能处于一个能级状态。当它们与光子相互作用时,它们会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吸收或发射的光子能量等于这两个能级之间...

激光是什么原理?
激光原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吸收或辐射光子,同时改变自身运动状况的表现。微观粒子都具有特定的一套能级(通常这些能级是分立的)。任一时刻粒子只能处在与某一能级相对应的状态(或者简单地表述为处在某一个能级上)。与光子相互作用时,粒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激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激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有什么关系...
激光产生的条件包括:1. 受激辐射:激光的基本原理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即光子激发物质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到高能级,然后再跃迁回低能级时发射出新的光子。2. 亚稳态能级:为了维持激光的持续发射,工作物质必须具有亚稳态能级,这样的能级可以保持电子在高能级上的稳定状态,即使在高能级上的时间比...

激光原理及应用
激光的原理:某些物质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的激发,由低能级的原子跃迁为高能级原子,当高能级原子的数目大于低能级原子的数目,并由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时,就放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这种光叫做激光。激光又名“镭射”它的全名是“受激辐射光放大”。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发射”理论...

激光产生的原理及应用是什么
激光产生的原理:当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随后,这些电子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这些被激发出来的光子束,即激光,具有高度一致的光学特性。这使得激光在单色性、亮度和方向性方面优于普通光源。激光的应用:1. 激光加工技术:利用激光束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