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中为什么不描写她打仗的情景?

木兰诗中为什么不描写她打仗的情景?

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得,也不能一味求简。我们细读《木兰诗》,便可以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似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六句三十字,便概括了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何等简练!其中两句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胄,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多么耐人寻味!真可谓字字千金,一字减它不得。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凡二十字,仅复述了上文“市鞍马”三字的内容,骤看觉得何等呆板和累赘!但仔细品味一番,又觉得它十分灵活和简洁。因为这么一渲染,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便完全烘托出来。正如刘大白在《旧诗新话》中所说:“整整的四排句,看去是很板的,其实其间层次分明。因为有骏马而无鞍鞯,不可以骑坐,所以还得买鞍鞯;有鞍鞯而无辔头,不可以控御,所以还得买辔头;有辔头而无长鞭,不可以驱策,所以还得买长鞭。”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属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活。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旦、暮),或依辈分(父母、姊、弟),或依性别(雄、雌),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木兰以一女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奏凯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27
②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07-03-25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本身对战争的态度,作者要歌颂的是木兰替父从军、不贪图荣华富贵、向往和平,所以对战争只用了四句来描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3-27
因为作者主要是想描写她在出征前后的心理活动,从这个侧面表现赞扬木兰的勇敢和忠孝
第4个回答  2007-03-25
有祥有略 才精彩啊`
跟重要的是为了表现木兰的爱父着心啊`

为父从军`精神可家``

木兰诗中为什么不描写她打仗的情景
作者要歌颂的是木兰替父从军、不贪图荣华富贵、向往和平,所以对战争只用了四句来描写.

木兰诗为什么不写征战的描写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

木兰诗是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十年征战写的比较简略呢
我们尊敬木兰,不是因为她能打仗,而是她以女子之身,代父从军的崇高品质,所以诗歌重点讲述前因后果,原来就是一个当户织的女郎,根本于战争无缘。最后又讲如何做回女儿,着上旧时裳,又是一个平凡的人。所以本诗的重点不是战争,故此简单带过。但是那几句关于战争的,实在太棒了。万里赴戎机,关...

木兰诗,本诗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十年征战的生活
而我们尊敬木兰,也不是因为她能打仗,而是她以女子之身,代父从军的崇高品质,所以本诗的重点不是战争,故此简单带过。

关于木兰诗的一些问题的答案
刚然不会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

木兰诗中地点变化
1、《木兰诗》中详写: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回乡欢聚。略写:打仗时的情景。这样写不是为了表现木兰怎样取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性格纯真善良、不慕名利、品质高贵。2、原文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与十五从军征内容上有何不同
木兰自愿替父从军的事,所以他们不同的是,一个是被动的去打仗,一个是自愿去打仗,而且是怀着愉快的心情。另外,二者:主角不同、目的不同、结果不同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 写作年代不同。

木兰诗中哪些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详写: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回乡欢聚。略写:打仗时的情景。这样写不是为了表现木兰怎样取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性格纯真善良、不慕名利、品质高贵

木兰诗的赏析
这一段写木兰的从军作战生活,本来是可以有许多东西写的,但作者寥寥数语就将这段经历概括了出来,可见作者的兴趣不在于表现战争,而在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戏剧性事件上。 第三部分是写木兰立功归来后的情景。作者又用了不小的篇幅来竭力铺写。先写木兰立功回来后见天子,天子坐在厅堂上接见了她。策勋是记...

木兰诗与木兰从军的区别
木兰诗与木兰从军的区别:1、体裁:《木兰诗》是北朝民歌;《木兰从军》是由《木兰诗》这首民歌发展、充实而来的一个故事。2、内容:《木兰诗》中只有木兰代父从军和载誉而归这些情节;《木兰从军》的故事中添加了在战场上木兰和战士们在一起生活,以及木兰回家后的一些剧情,比如恋爱成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