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往往能在各种场合,或者影视剧中听到“东道主”这三个,这个词语最原本的意思是接待客人的主人,现在广泛用于形容一种主人翁的地位。但是乍一看这三个字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且和主人两个字儿也联系不到一起,那么这个词语的意思来源就要从它的典故说起了。
“东道主”这一词语出自于一个典故,最早出现在由左丘明所撰述的《左传》之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该文中烛之武曾经对秦穆公提出建议,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攻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便是“东道主”一词最早出现的地方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让郑国独立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途中,可让郑国供应物资,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这一典故发生的背景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郑国的时候,他寻求帮助,但是郑文公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自此晋国和郑国便结下了仇怨。但在流亡途中,晋文公受到了赵国等其他国家的帮助,而且最后是在秦国的帮助下,顺利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
故而有了后来晋国与秦国商量攻打郑国的时候,郑国自知敌不过秦国和晋国两国和军之力,以便派来了烛之武去郑国说好话,从而可以免除这场战争。烛之武前来游说时,便是说出了上面的话。“东道主”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成了“主人”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东道主一词的来历 为什么把招待他人的一方称为“东道主”
“东道主”一词出自《左传》。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早年因为骊姬之难在外流亡了19年,期间受到过赵国、楚国等的帮助,最后由秦国相助返回晋国当上国君。但是在他流亡期间,途径郑国时,郑文公并没有对他施以援手,晋郑两国因此结下了仇怨。鲁僖公三十年的时候,晋国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郑文...
为什么叫东道主!!
“东道主”的来历 "东道主"这一词语,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场合看到。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它是有典故的。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九月十三日,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
蚂蚁庄园东道主介绍_蚂蚁庄园东道主是什么
追溯其历史,"东道主"一词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公子重耳流亡故事。重耳在郑国受到冷遇,后来重振旗鼓,郑文公在面对晋国威胁时,烛之武凭借出色的口才,以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道主",即让秦国在路过郑国时得到款待为条件,成功说服秦穆公撤军,挽救了郑国。这个故事中,"东道主"不仅代表了款待和接待的责任,还象征...
"东道主"的来历
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他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后来,它泛指招待迎接客人的主人。
“东道主”一词出自哪里?
这就是“东道主”一词的由来。它指的是一种角色,负责接待并提供服务给来访者,尤其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种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这个概念依然存在,例如在国际会议、商务洽谈或接待来访的客人时,东道主通常承担组织、接待与协调的角色,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这个词语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和...
东道主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中国,"东道主"这个词源于民间宴请宾客时,主人对来自西方客人的称呼。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词的含义已经广泛,不仅指接待或宴请的主人,也常用来指请客的人。无论朋友间的聚会,还是国际间的赛事或会议,主办方都被尊称为"东道主",他们承担着款待宾客和组织活动的重要角色。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春秋...
东道主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东道主”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某项活动或事件中负责接待、款待宾客的人或组织。这个词中的“东”字代表着方位,意味着处于主人的位置,“道”字可以理解为方法和路径,“主”字则意味着主人。因此,“东道主”整体表达的是一种主人...
东道主这个词语的来历是什么? 谁知道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东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一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的烛之武对秦穆公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说:让郑国独立存在,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当时郑国在秦国东方),秦国使者来来往往,让郑国供应他们的资财食用物资,对于您...
“东道主国家”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东道主"的含义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当时,郑文公利用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提出如果秦国放弃攻打郑国,郑国愿意作为秦国出使东方路上的主人,提供使者所需的物资和便利。由于郑国位于秦国东面,接待秦国使者,因此被称为"东道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泛指接待或宴请客人的主人,或者指请客的一方。在...
“东道主”这个词怎么来的?
2008年奥运会,中国作为东道主盛情款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运动员和观众朋友。“东道主”,顾名思义,就是指邀请或接待客人的一方,也即地主之意,如人们口头上常说的“略尽地主之谊”。“东道主”出自这样一个典故:据《左传》记载,晋文公重耳难忘以前流亡郑国时所遭受的冷淡,鲁僖公三十年(前630...